(通讯员张博 郝隽 胡凌燕 王丹秋)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家校协同育人,2024年7月10日,财经旅游学院组织三支辅导员团队,利用暑期分别赴荆门、黄陂、蔡甸等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开展“万名辅导员访万家”活动,为困难学生家庭送去关爱和温暖,做好家校育人协同工作,打通学生教育“最后一公里”。
□财经旅游学院2024年暑期“家访”育人故事(一)
用爱与责任点亮希望之光
郝隽
每个学生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家访是了解这些故事的重要方式。7月10日,我跟随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张博和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刘彤,驱车来到蔡甸区张湾街庙前村---2023级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小田的家中。
小田在学校里表现优秀,她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而且为人友善,开朗乐观,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小田家里有四口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因身体原因没有工作,在家中照顾年幼的弟弟,经济比较拮据,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小田总是利用业余时间在外兼职打工,她的生活费都是靠自己打工赚来的,生活节俭,不买护肤品化妆品,不做美甲也不染头发,寝室同学有时还会接济她一些生活用品。
我们一行人来到小田家门外时,她还躲在门背后站着,似乎不好意思站出来,直到看到熟悉的辅导员,她才走出来和我们打招呼。她的家还是老式的红砖房,她家和爷爷奶奶还有大伯一家挤在一个房子里住,小田的妈妈看到我们的到来很高兴,她连忙招呼我们坐下,我和她妈妈聊了聊她在学校里的表现,告诉她小田在学校里表现很好,勤奋好学,和同学关系也相处融洽,小田妈妈欣慰的告诉我:“我这姑娘从小就很懂事,一到放假她都出去打工赚钱,她平时在学校我们对她的关心不够,多亏了老师们的照顾,您一定帮我盯着她好好学习,我们家虽然条件不好,但就算是借钱也想让她继续往上读。”看着小田母亲期盼的眼神,小田腼腆的笑容,这一家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着我,这一刻,我再次深刻体会到家访的意义,我让家长放心,表达了学院的关心,送上慰问金,同时,向家长表态,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小田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离开小田家后,我的心情非常复杂,既为小田家庭的困境感到心疼,又为小田的坚强和乐观感到自豪。这次家访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更是在生活中,在家庭中。家校共育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有爱和支持,孩子们的成长就会更有力量和价值,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今后,我会继续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用爱与责任,为他们的成长之路点亮希望之光。

□财经旅游学院2024年暑期“家访”育人故事(二)
家访点滴记录
胡凌燕
7月10日,在炎炎夏日中,财经旅游学院学生科长张博老师带领着辅导员胡凌燕老师踏上了一段特别的旅程——对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唐同学进行家访。此次家访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师生交流,更是学校践行以生为本、关爱贫困学生成长的生动实践。
唐同学,是来自湖北荆州市的一名大二学生,她家境贫寒,仅靠妈妈一个人的微薄收入抚养着姐弟俩,而她却以优异的成绩和热情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校园里脱颖而出,以专业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获得学校励志奖学金。她勤奋好学、积极乐观,平时能热心为同学们服务,是班上受同学们喜爱的班长,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品学兼优的学生,背后却承载着家庭经济的重压。
家访当天,我们一行人带着学校的关怀与温暖,踏入了唐同学家的时候,大家都被她家里的情况惊呆了,非常狭小也很简陋,为了节省房租,她母亲带着她和弟弟三人住在打工餐馆的一间包房的阳台上,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在弟弟床铺边上。
母子三人很热情,她母亲欣慰的告诉我们,两个孩子很懂事,不用她操心,特别是唐同学放假回来帮着做家务照顾弟弟,做兼职贴补家用,给家里减轻了很多负担,叙说着孩子的趣事。期间,我向唐同学的母亲汇报了孩子在学校的优秀表现,对她的坚韧不拔和优异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感谢她母亲将唐同学教育的这么好。张博老师详细介绍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岗位等帮扶措施,鼓励唐雨轩积极申请,减轻家庭负担。同时,对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了具体建议和指导,希望她能够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我将慰问金递到她妈妈手中的时候,她妈妈眼睛湿润了,不停的说着谢谢,对学校的关心和帮助表达了深深的感激,并表示自己再苦再累也会支持孩子完成学业,言语中透露出对孩子未来的殷切期望。唐同学本人也表示将倍加珍惜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帮助和支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大家被她们乐观爽朗的情绪感染着,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本次家访。
我一直认为,家访虽然是一个很常规的工作,但意义是不可替代性,我去过很多学生的家中,每次都非常感动,家访是家校共育成效的具体方式,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更是跨越山河的温暖传递。家访中,家长的热情、学生的期待都是我们无形的压力,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我们必须加倍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助力导航。

□财经旅游学院2024年暑期“家访”育人故事(三)
我的家访三两事
王丹秋
7月10日,我和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赵秋丹一行来到黄陂区李集街小任湾童家田村——小瑾同学的家中,她是我带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2023级学生。
小瑾同学从小父母离异,爸爸带着她和姐姐生活。在学习之余小瑾同学也会做些勤工俭学的工作,减轻家里负担。由于家庭原因,该生从小养成勤俭和独立的习惯,洗衣做饭样样都会。无人照料时,便一个人学着怎么照顾自己。在学习方面,该生作为班级学习委员,工作认真负责,乐于助人,在班上组建学习小组,帮助新疆学生辅导会计方面的知识。该生的成绩在大一上学期排名会计专业第一。课余主动在学校参加植树、美化校园、活动组织等各种志愿者活动,在假期也积极地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社区进行宣传、打扫卫生和铲雪防滑等工作,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
家境的贫寒让她过早地经历了同龄人所不曾有过的苦楚和艰辛,正是这种磨砺让她从小就养成了奋发向上、勇往直前良好品格。
小瑾的父亲和姐姐在外打工不在家,她婶婶接待的我们,在简陋的家中,与我们拉着家常:虽然孩子父母很早分开,但是小瑾很懂事也很乖巧,性格非常好,家里靠着父亲打工维持,姐姐去年中专毕业在酒店做前台,家里情况宽松些,小瑾平时是靠着亲戚间的帮衬独立生活。我们详细了解了小瑾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成长经历和现实困难,倾听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和毕业就业等问题,汇报小瑾在学校的优秀表现和成绩情况,并重点介绍国家和学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和具体帮扶措施,送上慰问金,表达了学校和学院的关心,小瑾婶婶代表孩子的父亲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关心,感谢老师们冒酷暑跨越几百公里来到家中慰问,表示将督促孩子奋发学习,努力生活......家访在一声声感谢声中结束。
此次实地家访,在小瑾的身上,我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向上向善的美好,感受到家访的意义,一次家访积累一份经验,一份付出成就一段梦想。希望我的努力能为学生和家长带去温暖和希望,用这一点光和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结语,财经旅游学院后续还将对部分由于其他原因未能实地走访的“六特生”开展电话慰问、线上家访,以“精准帮扶措施,共情家长感受,走进学生心灵,促进育人合力”为导向,增强家校协同育人的黏合度,实现以“访”助成长,以“情”筑心桥的育人成效,进一步提升家访工作效能。通过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会谈”,让家庭感受到更加鲜活温暖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把问题“谈实”“谈透”,把思想“谈深”“谈通”。通过家访,构建家校联动的长效机制,凝聚多元育人力量,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搭建坚实的桥梁。
文字:胡凌燕、郝隽、王丹秋
图片:张 博
初审:赵秋丹
终审:苏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