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学长说
《追寻红色印记,探索革命精神》——疫情志愿者心得体会
7月15日,乌鲁木齐市确诊一例。7月17日,乌鲁木齐市封城。7月27日,全疆所有小区限制出入。而其他省份派来的救援队,甚至还比封城还要快些。
7月30日,我报名加入了社区志愿者。经过筛选、培训、分配,我正式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人生中第一次当志愿者,我对于这个岗位,不仅充满了新奇,还有些许的熟悉感。就在不久前,冬天的疫情,是在暖气旁边、电脑面前度过的,楼下的志愿者不厌其烦地说着防控知识。当把红袖标佩戴到胳膊上的时候,肩膀上无形中多了一份责任、增加了一份担当。就在第一天,我便认为每一位社区工作者,都真的值得尊敬,人口排查、发放物资、统计信息、测温消毒,每一项都在用心完成。而现在,或许要等到新疆地区疫情结束,我的志愿工作也才会完成。
《道德经》中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市政府对于可能发生的二次疫情,也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确保各种食品供应货源。那么我的工作主要是社区居民的信息统计和测温,以及将居民需要的物资购买并运输上楼,日复一日的工作确实很枯燥,但每当我感到疲惫的时候,就会想起那句:“哪有什么岁同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还给居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要减少出门,注意防护自身。
毛主席在70岁时仍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也能够在疫情这段时间,真正的审视自己并提升自己,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在此期间有所收获。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我觉得也是为居民的安全着想,为医护人员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就在8月4日,我们社区做了核酸检测,尽管小区居民人数较多,但我也在脚踏实地的帮忙做好核酸检测工作,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在别人需要自己的时候,本就应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向周围人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如居家隔离,减少外出,科学正确地解答关于疫情防控的问题。从自身做起,不信谣,不传谣,及时转发官方澄清的谣言,不随便发表言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杨力峰 酒店管理1901 20190492
《追寻红色印记,探索革命精神》
老一代的记忆是永远留存在我们心中。我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老一代们的贡献与努力的决心。因为我们现在的快乐生活是他们用血用泪换来的,我们现在的衣服,房子。或者说住的学习,任何一切一切的医疗用品产品都是他们给予我们的。
现在是想象不到他们当时是怎样艰苦的生活。但是从母亲的只言片语,从小时候的照片。回忆之中,可以感觉的到当时他们的年代是非常的痛苦以折磨的。衣不附体,食不果腹。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贡献才有现在我们美好生活。
在和母亲的了解之中,爷爷以前也是当兵的。但是对爷爷的事情并不是很了解,因为爷爷早就去世了。但是他当时当兵的艰苦艰辛也口口相传到我的耳中。
他拿出照片说,小的时候还抱过你呢。因为小的时候一点记忆都没有,所以并没有觉得从小就是已经被红色给沁染。
到现在才发现我有中国的红色与中国的革命之路,原来走的这么近,这么近。听到已经可以抱在怀里听到心跳,进到已经可以。彼此的触摸。这也许算是时代的接力以及使命的传承吧。
我并没有对爷爷有多大的印象。只依稀记得好像,妈妈的爸爸有这么一个兄弟。但是在大多数的回乡之中没有看到他的身影,但是还可以是听得出来。说那个地方是怎么来的,那个地方是。怎么建设的那个地方是怎么被指挥,这却一一在目。没妈妈小时候的事情实在是非常非常多,妈妈从小就是被红色革命意识感染的一群人。形容对祖国充满着强烈的。爱与保护。
孝感有一座烈士陵园。在孝感市孝南区书院街光明村。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曾经去过一次。当时并不知道为何身边的人如此的。沉重,与悲伤至极的朋友,同学在一起。来,这有无比重大的意义,但是并不知道这个意义,在什么地方,很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才发现。这一个不仅是一座墓碑。而是一种信念。是一种红色革命精神的信念。是永远在我们心中燃烧不灭的火,是值得永远被人铭记的一座墓碑。正面“孝感市革命烈士陵园”九个大字为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烈士纪念堂2座,面积500平方米;新建的烈士纪念碑,碑高21.6米,碑的正面镌刻着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亲笔题写的碑名“孝感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个金色大字,纪念碑的右侧是2个烈士纪念亭,面积20平方米,左侧是烈士墓群,28名烈士长眠于此。
慢慢长大了以后才知道。革命先辈使用血与泪换来今天的安宁,所以我们应该用学习。和成长来报答他们。他们虽然生死,但是精神却是不灭的。因为我们继承了他的意志,我们身上都是共同流淌着红色的鲜血。思想是中国的思想是马克思毛泽东列宁主义的思想。这将坚持为我们指导航向,就像我们是海中的一个小船,必须找到灯塔才能回到港湾才能安全。中国的红色思想也是深入我们脑袋里面的,是处处被被不可以忘却的。是值得被人回想以及翻来覆去思考的。为何有如此多人可以贡献自己的身躯,为将来的美好奋斗?这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大的力量,而是信念不败,信念不灭。为了美好的生活奋斗而不灭的想法来坚持着早已破败,伤痕劳累的身体。
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是一样不能忘却这份精神。也不能熄灭身体之中的火焰。就算忘却了,但是在父亲母亲们的。记忆之中,还是可以找回来当年的热血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的未来的无限期望包含着美丽心情,向着美好的未来走去。


小故事大道理——学姐说
佘思曼 财管1801 20182280
《追寻红色印记,探索革命精神》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们这些并报时代的党员,要时刻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努力不息。
站在阅马场的北端远远望去,我们发现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座红色楼房,武汉人习惯把它叫做“红楼”,这就是辛亥革命纪念馆。
我不仅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还参观了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馆,从而有幸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英勇作为,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才会有我们今天这安稳的生活。
时间让辛亥革命成为了不朽的历史,多少的忠魂埋骨中华这块火热的大地上。江水浩荡,青山峥立,承前启后,扬帆激行,在前辈伟大革命精神鼓舞与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将为祖国的统一富强而更加努力拼搏,为之奋斗不懈!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的感受很深,了解到真正的学习是离不开实践的,只有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中国革命道路的漫长与艰辛。
杨志艳 注会1803班 20182240
《追寻红色印记,探索革命精神》
实践地点:湖南长沙橘子洲头党员群众讲习所
实践照片:




实践感悟:
在“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活动的号召下,我在橘子洲头的党员群众讲习所进行了为期2天的红色之旅。两天之旅虽然时间不长,但给予我的不仅是那里的风景名胜,更多的是从那些人文景观和革命故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虽然还没有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但是我会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自己,丝毫不曾懈怠。走进讲习所,上面的文化遗迹让我感触颇深,尽管那段血雨腥风的红色历史已经硝烟散尽,尽管建国初期的困难生活也在离我们远去,但正是无数英烈为了祖国、民族和人民,为了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由始至终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义无返顾、勇往直前,才换来我们今天和平而美好的生活。这次的红色之旅不仅仅是一次特色活动,更是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教育课,是一个人民爱国情怀的再升华。
我会将这次活动的体会和所感悟到的精神,发挥到我们的学业中来,提升自我,坚定理想,为学校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次活动给了我一次全新的洗礼,我国党的事业来之不易,我们的先辈们打下来的江山如此多娇,我们的英雄先烈如此光辉照人,我们的幸福生活如此不易。这次活动使我更加坚定的跟中国共产党走的力量,更加牢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党员,更加确立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雄心大志。
做为新时代的积极分子,我们要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先进性,为完成老一辈革命家未完成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就像在屏幕上写下的“为人民服务”一样,今后,我将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
王新竹 注会1801 20180259
追寻红色印记,探索革命精神
今年的八月一日---建军节,由于我在社区实习,有幸参加了社区为所在辖区内得退伍老兵举行庆祝活动,也使得我有机会去感受革命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所付出的一切,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当时的革命前辈是如何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任务,又是付出了多大的牺牲才得到的新中国发展的机会的。我也有机会能够顺着老一辈人的记忆去追寻红色印记,去探索革命精神。

首先我们为那些老前辈献上了大红花,在献花的过程中,给我映像最为深刻的就是那些爷爷们的精气神,他们都有七八十岁的高龄,但一个个都容光焕发,中气十足,说话做事都是果断有力的。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所有老一代革命者的缩影,他们勇敢,不怕牺牲,敢于承担责任,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上,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我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当代青年需要学习的,需要我们去思考、探索的,就算我们生在和平年代,但我们的国家依旧受到外部势力的打压,依旧面临重重困难,依旧需要我们年轻一代为了祖国的更好发展不断奋斗。我们也应该踏着老一辈的红色革命印记,继续前行,并且要走的更远,走的更扎实。

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有一个爷爷,他讲述了他自己在越南自卫反击站的亲身经历,我深深的被他讲述的经历所吸引,当说到革命战士为了完成任务而被飞机炸弹击中时我也忍不住留下眼泪。他们可能和我年纪相仿,但他们已经担负起了保卫国家的责任,已经将生死抛掷脑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保卫国家的革命当中。为了更多的了解革命前辈们的事迹我在前几天去到了湖北省红安县,走进那些红色景点,去更好的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将军故里,传奇红安。”红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首都”;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更是两百多位将军的故乡。

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怀念,对革命先辈的无比崇拜之情,我来到了,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在这里我了解到了,李先念是如何从一个木匠成长为共和国主席的艰苦历程,也了解到了红安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奉献的历史。之后我去到了烈士陵园,远远的就看见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那纪念碑凝聚了无数革命烈士的精神和灵魂,让人心中升起尊敬,感激之情。之后我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看着展厅里一件件打了补丁的军装、被褥,褪色的水壶等等,这些一件件革命战士日常生活的用具,深刻的打动了我,在我的眼中他们不再是静物,反而是一张张会说话的嘴,向我讲述着革命路上的艰辛于苦难,向我展示着革命战士的顽强精神,不屈意志,还有那不怕牺牲,投入革命的坚定决心。


这两次的活动我沿着老一辈的记忆,去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圣地,深刻认识到了革命的艰辛,胜利的来之不易。现在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在我们的手中,我们要勇于承担起责任,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做实事,扎扎实实的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在保护老一辈人的革命成果之上,将中国再次发展,为伟大的中国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