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庆之、汪蔓芬)为了进一步发挥红色文旅优势,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7月2日,我院“薪火相传”志愿宣讲团10名队员来到黄冈市红安县尚古山村开展为期五天的“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宣讲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红安,作为全国著名的“将军县”,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和伟大的红色精神,我院“薪火相传”志愿宣讲团作为学校唯一的一支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宣传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革命老区红安,运用红色资源,从时下青年喜爱的短视频出发,拍摄红色景区宣传短视频,让大家能够在红色旅游中汲取红色精神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图为7月2日下午在尚古山村拍摄
7月3日,晨曦微露,“薪火相传”志愿宣讲团就满怀热忱地踏上了探寻红安革命旧址的征程。
他们首先步入七里坪旧址,这座历经岁月沧桑的建筑,墙壁上斑驳的痕迹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战火硝烟。队员们小心翼翼地穿梭其中,用敬畏的目光抚摸着每一寸古老的砖石,用心感受着当年革命者们在此奋斗的激情与决心。
紧接着,他们来到了鄂豫皖中西药局旧址。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这里曾是保障战士和民众健康的重要防线。队员们凝视着那些陈旧的药柜,想象着医护人员在简陋条件下救死扶伤的场景,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

图为鄂豫皖中西药局旧址讲解第三视角
他们来到了鄂豫皖列宁经济公社旧址。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这里曾是保障战士和民众经济生活的重要阵地。队员们凝视着那些陈旧的陈设和器具,想象着工作人员在艰难条件下为革命事业努力的场景,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
在中国工农红军总指挥部,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指挥官们在地图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豪迈气概。每一个房间、每一张桌椅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让队员们对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漫步在长胜街,古色古香的街道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氛围。街边的店铺和民居,见证了革命年代的风雨兼程。队员们用相机定格下这珍贵的瞬间,希望将这份历史的厚重传递给更多的人。


图为财经旅游学院“薪火相传”志愿宣讲团长胜街合影和长胜街入口
随后,他们来到了热闹而庄严的红安广场。广场上的纪念碑高耸入云,象征着红安人民不屈的革命精神。队员们在纪念碑前久久伫立,向为了这片土地的自由和尊严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最后,他们来到了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踏入陵园,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映入眼帘。青松翠柏环绕下的墓碑,静静诉说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队员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轻轻拂去墓碑上的尘埃。在这片寂静的土地上,他们立下誓言,要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烈士们的奉献和牺牲永远被铭记。

图为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拍摄第三视角
7月4日上午,队员们继续前行,拍摄了王近山故居和王建安故居。这两处故居展现了两位将军的成长环境和革命历程,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下午,队员们来到董必武纪念馆和董必武旧居纪念馆。董必武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这里,队员们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资料,深刻感受到董必武同志的崇高品质和坚定信念。同时,在这里拍摄了“两弹一星”的宣讲视频。


图为财经旅游学院“薪火相传”志愿宣讲团董必武故居和王近山故居合影
此次红安之行,“薪火相传”志愿宣讲团不仅是为了拍摄记录红色遗迹,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红安的革命精神。红安的红色景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旅游的胜地。它们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追寻红色记忆,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过程中,队员们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多个拍摄专题,对每个红色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红色文化、革命人物等信息进行详细的宣传介绍,积极探索红色文旅意义,大家分工协作,团队融合力进一步加强,收获颇丰,是一次主动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学习之旅,同时,也是一次以短视频赋能红色文旅的一次尝试,接下来,“薪火相传”志愿宣讲团将继续探索创新宣讲方式,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做好大学生红色“宣讲人”和“传播人”。
图片:汪蔓芬、王庆之
文字:张 博
初审:赵秋丹
终审:苏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