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博)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青年学子上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4年暑期期间,财经旅游学院组织“薪火相传”志愿宣讲团和“红帆船”志愿服务队等两支团队分别前往红安和葛店开发区姚湖社区,积极开展国情观察、红色文化宣传、乡村振兴、关爱儿童、理论宣讲、基层服务等一系列“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助力基层建设。其中“薪火相传”志愿宣讲团已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本次“三下乡”实践带着落实“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相关要求任务,下乡进行“两弹一星”精神的宣讲,将“两弹一星”融入红色文旅宣传和爱心支教活动中,传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红帆船”志愿服务队与社区工作人员、小朋友合影留念

“薪火相传”志愿宣讲团在红安县尚古山村委会门前合影
踊跃报名,吹响志愿号角
为了确保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学院前期精心筹备,大力开展宣传志愿者选拔,面向全院1800余名学生发布志愿者招募,223名学生踊跃报名参加,通过简历筛选、两轮面试答辩、才艺展示和小组讨论等层层考核,最终20名优秀财旅学子脱颖而出。团队指导老师张博和郝隽,根据志愿者个人意向、优势特点和团队构成需要,将他们分别充实到“薪火相传”志愿宣讲团和“红帆船”志愿服务队。多次召开筹备会,指导两支团队认真制定具体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时间,进行责任分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财经旅游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者面试现场
拍摄视频,传承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宣讲团通过拍摄红色遗迹短视频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他们前往中国著名“将军县”——红安,开展为期一周的“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红安曾出现过61名将军,是名副其实的“将军县”。宣讲团成员来到长胜街、董必武故居、七里坪工会旧址、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等5个具有红色精神和革命故事的景区拍摄红色文旅宣传短视频。在拍摄过程中,队员们反复讨论思考拍摄,大家分工协作,努力对每个红色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红色文化和革命任务等内容进行更好的直观呈现,发挥短视频赋能红色文旅的作用,他们在董必武故居拍摄了一期“两弹一星”的宣讲视频。宣讲团成员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在实践中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学习之旅,很有意义,前后发布推文7篇,宣传片4部,阅读量达到2000+,积极宣传了红安的红色文旅资源。

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拍摄红色宣传片第三视角

“薪火相传”志愿宣讲团董必武故居合影
爱心支教,助力乡村振兴
“红帆船”志愿服务队前往鄂州葛店开发区的姚湖社区开展爱心托管班支教活动。本次活动以“校地合作 关爱儿童”为主题,秉承“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通过理论宣传、舞蹈、书法、剪纸、国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防电诈小课堂、趣味运动、作业辅导等丰富多彩的课程点亮当地儿童的七彩假期,守护健康成长,并发挥自身“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的优势,在小朋友们中开展宣讲,从小培养他们爱国情怀。为了做好本次支教工作,队员们对支教方案、课表的编制、教案和PPT文稿进行反复修改和演示,并提前一天到达社区,与工作人员开会讨论具体安排和儿童情况,熟悉课堂环境,力求站稳“小课堂”,当好“小老师”,为期14天的志愿支教活动得到姚湖社区的高度肯定,还为“红帆船”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颁发“优秀志愿者”证书,并送上纪念品,同时,表示希望继续加强与我院结对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红帆船”志愿服务队给小朋友们上舞蹈课

“红帆船”志愿服务队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
复盘总结,提升社会实践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财经旅游学院为期一个月的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本次实践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融合的育人之道,引导学生树立知行合一理念,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目标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开展各类“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财旅学子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张 博
图片:张 博
初审:赵秋丹
终审:苏 龙